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
深度关注|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
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,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
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“收视率造传闻”展开调查

发布时间:2018-09-17  来源:国家广播电视总局  字体大小[ ]

  原标题:国家广播电视总局:就收视率问题展开调查,一经查实严肃处理

  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”微信公号9月16日消息,针对收视率问题的舆情和反映,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,已采取相关措施,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,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,必将严肃处理。

  早前消息

  导演郭靖宇揭收视率造假:与黑势力决一死战(界面新闻)

  9月15日下午,电视剧导演郭靖宇在湖北大学演讲时公开向收视率造假宣战。随后,他发表微博长文,称在新作《娘道》开播前,他曾应某电视台卫视总监拜访“收视率大神”。对方开价90万一集,80集共计7200万,并表示“早找他,剧早就播出了”。

  由于“一剧两星”的规定,除在该卫视播出外,《娘道》也已经于一年前在北京卫视卖出。见郭靖宇无意购买收视率,该卫视总监就找到另一播出方北京卫视,希望其率先提出不播《娘道》。电视剧失去拼播台后,就不能播出。做出此举,是因为“不能让郭靖宇坏了他们的规矩”。

 

电视剧《娘道》

  郭靖宇曾多次被提名白玉兰奖最佳导演。2010年,他的作品《铁梨花》成功塑造了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的一段岁月传奇故事。2014年,《打狗棍》与《勇敢的心》热播。如今,他的最新作品《娘道》也已于9月5日开播了。

  一石激起千层浪,“收视率造假”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得到多方转发和评论以示支持。陈思诚指出,在其担任监制和总编剧的电视剧《远大前程》播出前,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,合作公司良言相劝说这是业内“潜规则”属于“常规动作”,不买“裸播”便没有收视率,更会成为竞品公司甚至友台攻击的“口实”。

  白一骢也带着自家灵河文化出品的热门剧集“参战”:“大哥你是不用站出来的,你站出来了。我们做戏,不是做给收视率点击率和豆瓣分的。”随后,由灵河制作的《沙海》、《SCI谜案集》纷纷转发。此外,赵文卓、于毅、萨日娜等演员也站队发声。

  收视率造假,并非新疮,而是个“陈年旧疾”。早在2010年,人民日报就曾连发三篇深度报道揭秘收视率造假问题。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也发文表示,2015年初,因为不愿意参与收视率造假,光线愤而退出电视节目市场,当时多档节目在央视等播出、二三百人赖以生存,停播所有节目之痛苦记忆犹新。

 

王长田微博

  而2016年12月4日播出的《美人私房菜》,成为了真正引发业内震动的导火索。该剧在“大平台”浙江卫视播出后,收视率仅0.184,甚至不及浙江卫视平时播放广告时的收视率。为此,中电协发布“坚决打击收视率作假黑势力”的声明,称《美人私房菜》的收视出现大幅下跌,正是因其制作方未购买收视率,并痛陈收视率作假的泛滥与猖獗。

 

电视剧《美人私房菜》

  愈演愈烈的收视率作假也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表态严惩收视率乱象。2009年,收视率买卖两端人群遭到严查,2013年,广电总局发布22条新规,并于2014年出台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。

  然而,重拳之下,收视率作假之风却非但没有得到遏制,反而成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链。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和数据公司加入到造假阵营中,或成为卫视造假的帮凶,或直接沦为造假的主犯。在文章中,郭靖宇就提到了2017年播出的某破2的剧集,不仅购买假收视率,还是“三个团队一起买”。

  《财经》杂志在2017年1月20日一篇题为“操控收视率”文章中指出,电视剧市场进一步失衡,收视率作假达到顶峰的客观原因是2015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正式实施“一剧两星”政策(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两家上星电视台播出)。《经济观察报》披露,2015年中国生产电视剧400多部,但获得上星卫视播放权利的不足40%。

  市场供大于求,播出就成了“精挑细选”。政策发布后,电视台与制作方签署电视剧购买合同时,通常会附加一份“对赌协议”。制作方必须以收视率作为担保,一旦没有达到该数值,就不能拿到全部的购片款。

  政策之外,索福瑞在中国的收视率市场中一家独大也成了人们诟病的原因之一。业内人士不信任其取样模式,多次质疑索福瑞存在“收买”和作假。第一个拿出证据指责收视作假的是电视人王建锋。2012年,他出品的电视剧《大祠堂》在新疆卫视播出,期间不断有公司提出希望与王合作提高收视率。在经过两次“实验”后,收视率大幅提升。受到震惊的王建锋向索福瑞举报,在微博爆料后得到上万网友声援。但他的追问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,事态逐渐平息。而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威胁,圈里人躲着他,怕“引火上身”。

 

索福瑞官网

  但作为收视数据机构方,被推上风口浪尖,成为众矢之的索福瑞或许并非是“收视造假”的罪魁祸首。真正应该为此负责的,应该是第三方操作收视数据的人,及为该行为买单和“保驾护航”的人。

  近些年来,购买收益率的价格水涨船高,电视台从制作公司购剧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涨幅。制作公司没有钱赚,行业不堪重负,优质的电视剧也无法呈于台前,这场战争里似乎没有一方能成为真正的赢家。但让人感到悲哀的,是这个行业“默许”了整个行为,收视率造假屡禁不止,推波助澜的或许正是不堪重负的受害者。

中国传媒网摘编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